
华盛顿的《天才法案》(GENIUS Act)让加密货币倡导者们为清晰的稳定币监管而欢呼。政客们吹捧该法案巩固了美元数十年的主导地位。财经媒体则将其描绘成美国对抗竞争货币的妙招。
然而,他们都没抓住重点。《GENIUS法案》并没有为美元构建起一道护城河。它给其他国家提供了构建本国数字货币的蓝图。
监管清晰度是双赢的
《GENIUS法案》值得称赞,它为美国稳定币的运营带来了亟需的清晰度。明确的准备金要求、监管监督和合规框架消除了困扰该行业多年的许多不确定性。Circle的USDC和其他主要运营商终于可以不必时刻关注监管变化而进行业务拓展了。
然而,尽管华盛顿庆祝美元主导地位的这一所谓胜利,但真实情况却并非如此。《GENIUS法案》建立了一个其他国家已在本国货币上采用的监管模板。日本的日元货币计划、香港的数字货币框架以及拉丁美洲和亚洲的新兴项目都大量借鉴了美国的做法。
该框架对美元稳定币进行了标准化,却没有解决限制其全球应用的根本性低效问题:本地流动性缺口。如今的跨境支付仍然依赖于成本高昂、步骤繁多的货币兑换,这会产生3-6%的外汇成本。
美元绕道问题
想象一下,一位在日本工作的巴西工人想把钱汇回家。在目前的体系下,他们必须经过一条复杂的流程:先将日元兑换成美元,再购买美元稳定币,最后兑换成巴西雷亚尔。每一步都会产生费用、延迟和交易对手风险。
这个过程在经济上毫无意义。两个非美元经济体为什么要被迫通过美元中介?
像 USDC 这样的美元稳定币,作为机构交易和 DeFi 应用的桥梁资产,表现非常出色。但对于非美元经济体之间的日常跨境支付而言,它们会带来不必要的复杂性和成本,而中立的结算层则能够在没有美元中介的情况下实现跨境流动性。
意外的革命
《天才法案》的全球影响力带来了其制定者或许始料未及的后果。通过提供清晰的监管框架,该法案降低了全球主权稳定币项目的可感知风险。各国无需再质疑数字货币监管是否可行——它们可以借鉴美国行之有效的方法。
日本数字机构已宣布计划采用受美国立法启发的合规框架,推出日元支持的稳定币。香港金融管理局正在制定类似的港元数字货币标准。巴西、墨西哥和其他新兴经济体也在制定各自的版本。
主权稳定币之间的可编程外汇交易,可以将跨境成本降至0.1%以下,同时消除结算延迟。这一愿景类似于CLS银行的多边结算系统,但没有美元霸权。外汇交易无需美元把关。
监管协调意味着没有垄断
《GENIUS法案》之所以成功,正是因为其他司法管辖区可以复制其做法。主要经济体之间的监管协调降低了全球稳定币运营商的合规复杂性,同时实现了无缝的跨境整合。
但同样的协调也阻止了任何单一货币垄断数字支付。当每个主要经济体都提供合规的本地稳定币时,市场力量将决定采用模式,而不是监管障碍。
Circle 的 USDC 受益于先发优势和深度 DeFi 整合,使其成为机构应用的绝佳桥梁资产。然而,消费者支付可能会更倾向于那些能够消除外汇摩擦并提供熟悉面额的本地稳定币。
根据MiCA,欧洲法规正在为以欧元计价的稳定币创建类似的框架。亚洲金融中心正在为日元、韩元和其他区域货币开发类似的结构。拉丁美洲国家正在探索以比索和雷亚尔为支撑的替代方案。
其结果更像是传统的代理银行网络,而非美元霸权。每种货币都保持了其本地效用,同时获得了可编程的国际结算能力。
网络效应是双向的
与其他数字平台类似,稳定币的采用也遵循网络效应。早期用户倾向于选择流动性强、接受度高的成熟稳定币。由于美元稳定币的领先优势和现有的DeFi集成,这最初有利于美元稳定币。
然而,网络效应也会对本地效用产生回报。一家用比索支付供应商的墨西哥企业除了交易结算外,几乎没有理由持有以美元计价的稳定币。本地稳定币可以消除货币风险,同时提供与可编程货币相同的优势。
最强大的网络效应往往围绕具体的用例而非抽象的价值存储属性而显现。工资系统、供应商支付和消费者汇款都受益于面额匹配,从而消除了外汇风险。
多币种稳定币的基础设施更类似于电子邮件协议,而非传统的货币体系。正如 Gmail 用户可以通过标准化协议与 Outlook 用户通信一样,比索稳定币也可以通过可互操作的智能合约与日元稳定币进行结算。
货币的多元未来
《GENIUS法案》代表着数字货币走向成熟的关键一步,但其原因并非其支持者所宣称的那样。它并非巩固了美元的主导地位,而是为每个主要经济体确立了主权数字货币的概念。
未来的金融体系可能会出现数十种代表主要货币的合规稳定币,所有这些稳定币都通过可编程的结算层相互连接。美元稳定币将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但不一定占据主导地位。
对于政策制定者来说,教训显而易见。监管清晰化加速创新,保护性壁垒则变得过时。
《GENIUS法案》并没有将美元捧为数字货币之王。它证明了,未来属于为本币数字化建设最佳基础设施的人。美国可以赢得这场竞争,但必须凭借实力而非现有优势来竞争。
稳定币革命才刚刚开始,它将是辉煌的多元的。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