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加密货币领域,有两个项目频繁出现在有关机构采用和代币化的讨论中——Chainlink和XRP账本(XRPL)。它们虽同处一个行业,却扮演着截然不同的角色。当前最大的争议是,Chainlink最终是否会比XRPL更具影响力,或者两者是否会在各自的领域取得成功。
Chainlink与XRP账本:区块链中的不同定位
严格来说,Chainlink甚至不是一条区块链,而是一个预言机和互操作性网络——本质上是一种将外部数据传输到区块链的中间件。例如,它可以将基金估值、经济报告或合规信息直接发送到智能合约。其跨链互操作性协议(CCIP)还能帮助资产在不同区块链之间进行转移。
相比之下,XRPL是一条成熟的Layer-1区块链,专为支付和代币化设计。它使用XRP作为原生资产,提供快速结算且几乎零费用。用户可以直接在其账本上发行代币、稳定币甚至央行数字货币(CBDC)。尽管实用性强且专注于支付,但由于其与瑞波币(Ripple)的历史关联,XRPL不如Chainlink那样被视为中立。
Chainlink与XRPL的机构采用情况
Chainlink的优势在于其基础设施属性。它已与摩根大通、DTCC等巨头合作开展试点项目,并通过SWIFT将基金数据和跨链结算引入现实世界。此外,美国商务部也利用Chainlink在链上发布官方统计数据,这进一步巩固了Chainlink作为跨区块链“标准”的可信度。
XRPL的机构发展历程有所不同。Ripple已与富兰克林邓普顿和星展银行合作,在XRPL上推出代币化货币市场基金。在日本,SBI Ripple Asia正在使用XRPL进行支付和NFT交易。Ripple推出的RLUSD稳定币也获得了XRPL的原生支持,为其在清算和流动性领域的实用性提供了更多助力。
代币化、DeFi增长与监管风险
在代币化领域,Chainlink是确保所有区块链功能(如定价、合规性和数据馈送)正常运行的关键层。价值通过质押和使用费回流到LINK。
XRPL则直接在其账本上处理代币化,开发人员可以发行稳定币、NFT和DeFi资产。其新增的EVM侧链为类似以太坊的应用打开了大门,总锁定价值(TVL)已超过1.2亿美元。然而,XRP与SEC诉讼的历史表明,即使在案件明朗后,监管风险仍对其叙事产生影响。而Chainlink因不发行资产,仅提供数据基础设施,因此未受到同样的压力。
Chainlink与XRP账本的未来展望
归根结底,Chainlink不会“取代”XRPL,因为两者的目标和用途截然不同。XRPL很可能在支付渠道和流动性用例中保持重要地位,特别是在速度和成本至关重要的场景中。然而,来自稳定币、CBDC甚至SWIFT的竞争限制了其增长空间。
相比之下,Chainlink有机会覆盖整个代币化行业。如果它能巩固自己作为数据和跨链连接的中立标准的地位,那么它的不可替代性将远超任何单一区块链。这正是许多分析师认为它对机构投资者更具吸引力的原因。
最终观点:Chainlink还是XRPL是加密货币的未来?
Chainlink永远不会成为下一个XRPL——它并不是一条支付区块链,也没有这样的目标。然而,它可能在机构相关性方面超越XRPL,成为连接代币化的纽带。XRPL在支付和流动性领域仍然占据重要地位,但Chainlink作为基础设施的角色赋予了它更大的发展潜力。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