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守派活动家查理·柯克遇刺事件后,唐纳德·特朗普总统加大了对其所谓“激进左翼”的打击力度,引发进步团体和公民自由倡导者的担忧。特朗普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将某些团体列为国内恐怖分子、开展敲诈勒索调查,以及取消进步非营利组织的免税地位。开放社会基金会(由乔治·索罗斯创立)和“Indivisible”等进步活动网络已被列为潜在审查目标。

白宫官员将此次暗杀事件与更广泛的政治暴力联系起来,并称政府的回应是防止进一步袭击的必要手段。司法部长帕姆·邦迪指责“左翼激进分子”为幕后黑手,而高级政策顾问斯蒂芬·米勒则暗示这是一场“有组织的运动”。米勒和其他政府官员对事件表示“强烈的、义愤填膺的愤怒”,并承诺动用“一切资源”,以“铲除并瓦解这些恐怖主义网络”。

然而,批评者指出,特朗普政府未能有效处理针对民主党人的类似政治暴力行为,例如明尼苏达州众议员梅丽莎·霍特曼被杀害的事件。他们认为,这些行动是对政治对手进行报复的一部分,可能侵蚀言论自由权利。福特基金会和麦克阿瑟基金会等非营利组织也表达了担忧,认为政府的言论和拟议行动可能会损害慈善捐赠及民主原则。

美国国税局撤销免税资格的过程受到严格监管,需要逐案审计并提供多种上诉途径。尽管特朗普此前曾呼吁撤销哈佛大学的501(c)(3)资格,但政府尚未在没有合法程序的情况下采取此类行动。不过,政府的强硬言论已促使非营利组织加强安全和法律准备。

学者们指出,这种做法与历史上专制政权镇压非政府组织的模式类似,通常通过法律限制和行政壁垒压制异见。当非政府组织被视为对国家权威构成长期而非即时威胁时,政府往往倾向于采用行政措施,例如限制外国资金或限制政治活动,以先发制人地化解潜在挑战。

政府的行动引发了政治和法律层面的广泛讨论。批评人士认为,将进步团体贴上“恐怖网络”标签并主张依据敲诈勒索法起诉,可能会对公民社会和言论自由产生深远影响。然而,政府坚称其行动旨在追究犯罪行为责任,并强调《第一修正案》并不保护升级为暴力威胁的仇恨言论。

随着政府推动扩大敲诈勒索法范围以针对暴力抗议活动及其资金支持者的立法提议,预计在2026年中期选举前夕,关于国家安全与公民自由之间平衡的争论将进一步升级。

政府对异见的镇压与威权主义下非政府组织的打压策略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