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inbase是美国交易量最大的加密货币交易所,被广泛认为是一个安全可靠的加密货币网关。用户通常将其视为一家蓝筹级交易所,与众多海外竞争对手相比显得更加规范和可信。

然而,围绕其最近因内部数据泄露引发的诉讼揭示了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Coinbase似乎正在构建一种将绝大部分风险转移给用户的金融模式,而自身则几乎不承担任何责任。

Coinbase的财务模式:风险向用户倾斜

.divm, .divd {display: none;}@media screen 和 (max-width: 768px) {.divm {display: block;}}@media screen 和 (min-width: 769px) {.divd {display: block;}}

在传统银行体系中,用户的存款受到严格的法规保护,并由保险机制提供赔偿保障。例如,如果黑客攻击导致用户的支票账户被盗,根据美国法律,受害者的银行需赔偿用户损失。

相比之下,Coinbase交易所虽然也受到监管约束,包括向国税局报告交易、标记可疑活动以及执行反洗钱(AML)检查,但它却不必像传统银行那样承担客户资金的安全保障责任。

这种双重标准使用户陷入两难境地。一方面,Coinbase作为一家受监管的机构,在为国家利益服务时享有与银行相似的地位;另一方面,它却规避了银行所需承担的客户安全保障义务。批评人士指出,这不仅仅是疏忽,而是一种系统性风险分配的转变。

“损失10万美元,拿回100美元,这甚至不够支付你的Netflix订阅费。这就是Coinbase的细则。”写道Sindhya Valloppillil,《福布斯》专栏作家。

这一矛盾在2025年5月变得尤为突出,当时Coinbase承认一名第三方承包商的内部人员泄露了敏感的客户数据。近7万名用户的社会安全号码、身份证信息和银行详细资料遭到窃取。

.divm, .divd {display: none;}@media screen 和 (max-width: 768px) {.divm {display: block;}}@media screen 和 (min-width: 769px) {.divd {display: block;}}

尽管Coinbase坚称没有钱包被盗,但在加密货币领域,身份即货币。一旦个人数据流入暗网,其暴露可能是永久性的。

法庭文件显示,该计划早在披露前几个月便已开始实施,导致客户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陷入危险。

“据知情人士透露,2024年,犯罪分子开始针对TaskUs员工展开攻击活动,招募他们参与窃取Coinbase用户个人身份信息(PII)的阴谋,以便窃取这些用户持有的加密货币资产。早在2024年9月,TaskUs员工Ashita Mishra就加入了该阴谋,同意将高度敏感的Coinbase用户数据出售给这些犯罪分子。”备案显示。

除了安全漏洞外,后续的集体诉讼还指控了更深层次的结构性疏忽。他们指出,Coinbase通过外包特权访问的方式增加了安全风险,同时却在其营销中自称是加密货币领域“最安全”的选择。

为公司而非用户打造的堡垒

.divm, .divd {display: none;}@media screen 和 (max-width: 768px) {.divm {display: block;}}@media screen 和 (min-width: 769px) {.divd {display: block;}}

Coinbase的细则明确表明了其防御的重点在哪里。用户协议将公司的赔偿责任限制在约100美元或过去一年内用户支付的费用范围内。无论以何种标准衡量,这都是一笔微不足道的金额,尤其当数万美元从用户账户中消失时。

此外,由于存在仲裁条款,用户难以发起集体诉讼。在某些情况下,赔偿条款甚至可能迫使客户承担Coinbase的法律费用。

简言之,Coinbase加强了自身的抗索赔能力,却将风险完全转嫁给了用户。传统银行通过社会化分担风险来平衡储户和机构之间的利益,而Coinbase则将这一过程私有化,将负担完全转移到个人身上。

Coinbase并非边缘交易所,而是唯一一家在美国上市的加密货币交易所,托管资产超过4000亿美元。因此,这种颠倒的模式可能会产生连锁反应,成为监管机构和华尔街的重要参考点。

如果这样一家被视为行业标杆的交易所能够成功推行一种让用户承担损失、公司独善其身的框架,那么这一先例的影响将远远超过任何代币实验本身。

最终,这可能使Coinbase不仅成为一个加密资产托管人,更成为一套强制监控、可选保护的金融体系的原型。

“在监控方面,Coinbase被视为银行——但在保护用户安全方面却并非如此。其‘安全可信’的形象正在瓦解。”Valloppillil补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