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 香港交易所强化上市规则,影响企业向加密国债转型。 五家公司因加密资产计划受到严格审查。 亚太地区交易所对加密货币持有规则更加严格。

香港证券交易所近期对五家计划转向加密货币财务结构的公司进行了详细审查,质疑这些公司是否符合禁止过多持有流动资产的规定。

这一监管立场体现了香港严格的上市要求,对企业处理数字资产的战略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塑造了亚太地区更广泛的加密市场动态。

港交所对企业数字资产模式提出挑战

面对日益严格的监管审查,港交所重申所有上市申请人必须经营可持续发展的业务。最新报告显示,有五家公司计划转向数字资产财务(DAT)模型的企业面临合规性问题,这对其遵守现有上市规则提出了质疑。

根据港交所的监管框架,企业不得持有过量的流动资产。打算转型为DAT实体的公司必须将加密资产整合为核心业务。这些措施明确表示,没有稳固商业模式的公司不能随意囤积比特币等数字资产。

对于计划囤积加密货币的公司来说,其能否获得批准取决于它们是否能够证明获取加密资产是其业务运营的核心部分。——Simon Hawkins,Latham & Watkins 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监管对加密货币持有及市场反应的影响

你知道吗?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也实施了类似政策,限制现金或加密货币持有量不得超过公司资产负债表的50%,导致一些公司为了寻求更大的灵活性而迁往新西兰。

根据 CoinMarketCap 的数据,截至 2025 年 10 月 22 日,比特币(BTC)目前交易价格为108,439.78 美元,市值达到2.16万亿美元,市场占有率为59.01%。24小时交易量增长了71.13%,达到1040.4亿美元,凸显了市场波动性与投资者兴趣的上升。最新数据显示,比特币在过去 24 小时内上涨了19.42%,但在接下来的 7 至 90 天内下跌了-3.39% 至 -8.40%。这些数据反映了比特币市场尽管面临监管挑战,但企业依然积极参与。

比特币(BTC),日线图,2025 年 10 月 22 日 04:29 UTC 在 CoinMarketCap 上的截图。来源:CoinMarketCap

Coincu 的研究表明,类似于港交所的监管举措可能会促使企业探索其他司法管辖区的机会。这些措施可能给企业的财务策略带来压力,迫使它们将加密资产无缝整合到商业模式中。核心关注点在于可持续发展,而非单纯的资产囤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