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密货币市场经历多年低迷后,首次代币发行(ICO)正以强劲势头回归。从几分钟内筹集数千万美元的项目,到行业巨头如Kraken和Andre Cronje的积极参与,2025年的ICO热潮令投资者既兴奋又警惕。
这究竟是新一波增长周期的开端,还是又一次投机泡沫的前奏?
ICO回归——资本需求与监管放松的交汇点
ICO的回归并非孤立现象,而是迅速演变为全球趋势。短短几周内,市场上涌现了多起引人注目的融资事件。其中最令人瞩目的是兆以太币项目,仅用五分钟便完成了5000万美元的融资,估值高达10亿美元,这一数字让人回想起2017年ICO黄金时代的辉煌。
.divm, .divd {display: none;}@media screen 和 (max-width: 768px) {.divm {display: block;}}@media screen 和 (min-width: 769px) {.divd {display: block;}}与此同时,木星(JUP),作为领先的去中心化交易所(DEX)在索拉纳(SOL)生态中,计划于今年11月推出新的ICO平台。而“DeFi教父”Andre Cronje的最新项目Flying Tulip则计划通过其自有的ICO平台公开销售FT代币,目标筹集金额高达8亿美元。
不仅是新兴初创企业,行业巨头也纷纷加入这场新一代ICO竞赛。Kraken与Legion合作,在欧洲推出了符合MiCA标准的代币销售服务。同时,Cobie的Echo推出了Sonar平台,首次亮相的Plasma项目吸引了广泛关注。Nomad Capital也推出了BuildPad,一个专为早期项目设计的ICO平台。
推动ICO回归的主要动力在于市场对新流动性的渴望以及监管环境的变化。例如,美国SEC最近撤销了对Dragonchain ICO的诉讼,释放出执法力度可能放松的信号。这一转变或将为更合规、透明且安全的代币发行模式铺平道路,开启链上融资更加可持续的新时代。
专家警示:失去谨慎或致历史重演
尽管ICO的回归带来了乐观情绪,但专家们也发出了强烈的警告。Berachain的联合创始人表示,ICO和公开代币发行确实会卷土重来,但他认为大规模空投可能会扭曲市场激励机制,损害小投资者的利益,弊大于利。
市场分析师Himanshu Malviya也表达了类似的担忧。他指出,Coinbase斥资3.75亿美元收购Echo表明,新的ICO时代将更有利于机构投资者和加密货币巨头,而非散户。他表示,这可能导致市场预期过高、可持续项目的流动性枯竭以及系统性不稳定。
这种模式并不新鲜。从ICO到IDO,从空投到积分挖矿,挖矿机制不断演变,但价值流总是向那些已经控制资本的人倾斜。警告。
此外,BitMEX前首席执行官Arthur Hayes警告称,高FDV(完全稀释估值)-低流通量代币模式可能会削弱投资者信心。他认为,如果ICO设计得当,可以成为一种“良方”,重新平衡项目团队和投资者之间的权力。
新一轮ICO浪潮为重新定义链上融资模式提供了机会,但风险依然存在。如果项目追逐短期炒作,市场可能再次陷入过度投机的局面。投资者不应将ICO视为“快速致富”的手段,而应将其视为一项关于透明度和去中心化的金融实验。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